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立竿见影,但为何只是昙花一现?

非凡网 98 0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是一项重要内容,青苗法起源于唐朝中期以后,唐朝的藩镇割据,中央大权衰落,军队没有钱自然也就招不到兵,为了解决这个关乎国家兴衰的问题,于是“青苗法”就出现了,名字叫“税青苗钱以给百官俸”,而宋朝的青苗法不只为政府增加入,同时还兼顾压制民间高利贷、赈灾济民的作用,那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立竿见影,但为何只是昙花一现?-第1张图片-非凡网

王安石变法之前的青苗法是什么样的青苗法在王安石变法之前都是存在的,那它是怎样的一种形势呢?原来的办法有多种名称如常平仓、、义仓、广惠仓、惠民仓等,提供无息借贷接济百姓,

其主要的运作方式是,在粮食丰收的时候适当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防止粮食增产以后价格低,伤害农民的利益,而在灾年荒年适当的降低粮食的出售价格,让农民买的起种子,吃的到粮食,起到一个调控物价,拯救百姓的目的。

这制度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他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一是,这个平常仓的数量有限,只在州县的府衙驻地设有,所能辐射的区域也是非常的有限,而相对偏远的地区的则压根没有办法触及。

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立竿见影,但为何只是昙花一现?-第2张图片-非凡网

二是,这些能借的钱粮是朝廷每年的税收,只是暂存于各州县,到了上缴的期限还要连本带利上缴,再加上这些地方政府收来的粮钱有限,州县也不敢多借粮钱。

三是,借贷钱粮的程序复杂,还时常会被一些贪官污吏转移挪用,这就造成了官商勾结,借贷钱粮的价格不合理的现象等问题。使得常平仓制很难达到设计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还在明州鄞县任职的王安石等人,尝试着以政府为依托,提供有息的钱粮借贷方式,即防止了百姓受黑心商家的剥削,也为国家提供了不错的收入,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当他得到宋神宗许可变法之后,就对青苗法做出了改革。

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立竿见影,但为何只是昙花一现?-第3张图片-非凡网

王安石主持是青苗法是什么样的王安石的青苗法,是在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颁布施行的,并设置了专门的官员进行负责。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原有常平、广惠的仓储存一千五百万石钱各为本,如粮食,一半对外借贷,一半用来用于灾荒时期救济百姓,即根据市场价格兑换粮食或者换成现钱,再以现带给广大的百姓,多余的钱可以贷给县城的商家大户。而百姓需要申请贷款时,需要让其邻居或其它担保人,以5户或者10户组成一保,由上三等户为其担保,才能借款,分别在正月底贷春料,五月收清春季贷款,五月低贷秋料,十月底收清夏季的贷款,两季各收利息2分等。还款时,百姓根据市场的价格还粮食或者兑换成钱予以还款,如遇灾荒之年推迟还款。但是在具有执行中却处理很多问题。

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立竿见影,但为何只是昙花一现?-第4张图片-非凡网

青苗法改革之后的问题虽然改革之后的青苗法,低息借贷于百姓,压制了高利贷,让市场更建康的发展,但实施起来却是麻烦。那些官员没有按照既定的要求,一半借贷,一半储藏以备灾荒之年,而是宗照改革前的办法,悉数全部借出,到了灾荒年需要救灾是时候又没有粮食,监督的官员为了向上汇报自己的都查政绩,强制让百姓借贷,官商勾结搜刮百姓,

除了这些常见的问题还有难以实行的问题如:借贷的人需要5-10户担保,如若借贷人不能够按时间还款,担保人也将借不到钱粮,使很多百姓不愿意担保,还有就一年分两次带款两次加起来的利息,就超过没有改造之前的利息,贪官污吏们再层层加息,使改革之后的利息远远高于改革前是利息。

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立竿见影,但为何只是昙花一现?-第5张图片-非凡网

总之王安石主到改革的办法,初衷是优化之前的办法,仰制黑商贩打击高利贷,达到为北宋朝廷开源,提高政府收入,让百姓也得到富足,两全齐米的办法。但事与愿违,他为国为民的理想,挡不住贪官污吏们的黑手,经不住早已腐败的官僚体系泥潭,使历时17年的改革功亏一篑。

标签: 王安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