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宰相王安石所发动的一场旨在去除国家积弊的改革,因在熙宁年间举行,又称熙宁变法。北宋王朝的积弊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因宋太祖遗言要优待文人,导致冗官太多;二是因燕云十六州为辽所占,北方门户洞开,需要大量养兵,导致冗兵太多,所谓“一天下之民养两天下之兵”。
此两项首先导致宋财政吃紧;其次因赋税过重,农民不愿种地,便又牵连出土地兼并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事实上,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宰相范仲淹便进行过一场类似的变法,史称“庆历新政”。因反对派势力太大,无果而终。王安石任宰相后,又针对这些问题颁布了方田均税法、青苗法、裁兵法、募役法等一系列新法令,主要着眼点便在于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强兵、减轻农民负担。
王安石实施变法后,朝廷财政收入增加不少,士兵数量减少的同时质量得到提髙。但因遭到既得利益者和保守大臣的反对,阻力过大;同时,王安石也有些刚愎自用,未能充分团结苏轼等中间派人士;加之变法宣传不足,没能吸引优秀的人才进行有力的执行,导致变法利弊兼有。
元祐元年(]〇86年)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只部分内容保留下来,王安石变法宣告失败。之后的宋人以支持或反对王安石变法分为“元丰党人”“元祐党人”两派。从此宋朝进人了党争的泥沼,不可自拔。后人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标签: 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