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指的是谁?

非凡网 56 0

王安石(1021〜1086年),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 年)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 在于兼并。因此,在嘉祐三年(1058年)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 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 的变革。

  封建士大夫也把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 执政。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 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 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

  执政 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 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 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 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

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 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 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 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 也进行了改革。

  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 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 (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 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 此闲居江宁府。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 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在哲学思想方面,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传统的朴 素的辩证法思想,《洪范传》、《老子注》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后者 已经散失。他的文章以论说见长,列于唐宋八大家。

  在诗歌方面,早年写 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有集本传世,一是《临川先生文集》本,一 是《王文公文集》本,两本都掺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于舒、荆,死 后又谥为文,故也称为王荆公或王文公。

标签: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