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王安石变法并没有失败。
首先要澄清一点大部分国人认识上的误区,就是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其实王安石变法在整个北宋,只有“元祐更化”宣仁太后执政、启用司马光的9年时间,是被废掉了。后来哲宗亲政、徽宗继位,都是继续沿用新法的,还有个专门名词,叫“绍圣”,意思是要继续走宋神宗所采取的变法道路。所以王安石变法的那些政策一直在持续,直到北宋灭亡。
为什么大部分人会造成这样的认知误区?以为王安石变法早就失败了?主要是以前那些写有关王安石变法文章的人,其实并没有系统地读《宋史》《续资治通鉴》,所以并不了解王安石变法全部的来龙去脉,大部分人云亦云了。认为司马光上台,废除新法,变法就失败了、结束了,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样。
在哲宗亲政,启用新党领袖章惇为宰相后,北宋将原来的新法继续改良,国家治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北宋在财政和军事方面都有非常好的表现。章惇执政期间,可以说是北宋的一段铁血时代,军事上非常强势,攻灭嘎斯罗,开边一千多里。章惇有点像北宋的俾斯麦,他启用名将章楶,对西夏开战,洪德城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差点将西夏灭国。
但是哲宗英年早逝,在立储问题上,宰相章惇不同意立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历史证明章惇是对的)。所以,徽宗上台后,宰相章惇也被打倒并流放了。但宋徽宗是宋神宗的儿子,哲宗的弟弟,他依然是坚定继续搞新法的,长期执政的宰相蔡京也是新党领袖,所以终徽宗之世,王安石变法都在延续,一直在执行,除了元祐太后执政的9年。
宋徽宗立元祐党人碑,就是为了批判司马光为首的309人,绝大部分是反对变法的保守党,还有反对他做皇帝的章惇。元祐党人碑的名单,反对新法的司马光、苏轼等人都在里面,碑文是颁布天下的,所有州县都要刻石,目的是让子孙世世代代谨记要坚持新法,让那些反对变法的司马光等人永远被唾弃。
但是,由于后来有了靖康之耻,北宋灭亡,所以舆论都转向了。否定王安石变法,是南宋人的评价,特别是高宗赵构定的调子,这主要因为靖康之耻,需要找一些理由来说明北宋覆灭的原因,最后就把当初的王安石变法作为始作俑者,作为替罪羊来加以批判,对国家有功的新党领袖、宰相章惇,也被归入了奸臣一类。
第二,关于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争论,实质是零和博弈之辩
用现代的经济学眼光看,王安石的变法理论接近于近代资本主义运作的理论,其实是科学的,也是正确的。比如青苗法,给青黄不接的农民发放贷款,让其度过难关,等到有收成再付一些利息,这就是让国家财富、社会财富、农民财富一举多得的好办法,这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通过资本的运作,让社会经济更加健康、产出更多财富。但由于新法推行过快,具体执行中过于生硬,一刀切等原因,出现了很多问题。应该说遭到了大部分老百姓的反对。
司马光是小农经济思想,他认为整个国家财富是恒定的,变法的目的是搜刮老百姓,而不是双赢,他完全不具备现代经济头脑,完全是零和博弈的一套,认为国家多一点,老百姓就必然少一点,在他眼里,社会发展、经济发展都是停滞不前的、固态的。所以司马光坚决反对新法,他上台后把新法全部废掉,包括一些执行的已经很好的新法。但当时大部分老百姓都支持司马光,认为他是救民于水火的,这也是事实。
标签: 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