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鸟乡村
极致 慢生活
有态度的乡村旅游推荐者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当诗句随着捐赠物资出现在我们眼前时,一种来自文字的柔韧的力量,让我们度过了一些焦灼、迷茫的时间。
在当我们取得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初步胜利之后,深深懂得全人类休戚与共的国人,又将这种力量,传递给全世界的朋友。
用诗里的话讲是: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用网络方言就是:
YOU 滴答滴答 me , I 哗啦哗啦 you

从三月初到现在,半个多月的时间,无论是中国驻各地使馆、地方政府,还是各大企业、民间组织,都不约而同地在援外物资包装上附加了与之相关的寄语。
一行行简短精致的文字背后-----诗句、箴言、歌词……无不藏着美好的故事,悠久的文化渊源,还有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感恩之情,也寄托着面对灾难时人们团结凝聚的力量和希望。

辽宁向日本北海道捐赠的物资上写着,
“鲸波万里,一苇可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后两句出自战国时期《孟子·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意思是,人们出入劳作时相互伴随,抵御盗寇时互相帮助,有疾病事故时互相照顾,这样百姓就友爱和睦了。
回顾 2月10日,日本富山县向辽宁省捐赠了1万枚口罩,而装满口罩的箱子上则印着: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这句诗引用了南朝梁·周兴嗣的《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诗中,“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日本舞鹤市给友好城市大连捐赠抗疫物资时写在箱子上: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3月2日,马云公益基金会向日本捐赠了100万只口罩。
马云回赠的是:“青山一道,同担风雨。”亦是取其之意。

浙江在对日捐赠物资上,写上了“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的诗句。
这两句出自清末近现代初诗人巨赞赠日本僧人的诗,以一树花开两地芳香寓指情意不分地域。

赠韩国:“道不远人 人无异国”
意思是道义相通,不会因为国家不同而产生距离。这句话被印在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援助韩国大邱的抗疫物资包装箱上,来表达中国人民希望与韩国人民携手并肩抗击疫情的决心。
前半句出自《中庸》,整句来自《双磎寺真鉴禅师碑铭》。
碑铭开篇就写道“夫道不远人,人无异国”,非常契合真鉴禅师的人生经历。真鉴禅师(774-850年)是朝鲜统一新罗时代后期著名的僧人,于哀庄王5年(公元804年)入唐留学佛学。興德王5年(公元830年)归国,创造了符合韩国民族特点的佛教音乐梵呗,是韩国佛教音乐的创始者。
原碑在庆尚南道河东郡花开面云树里智异山双溪寺,为韩国第47号国宝。

浙江对韩捐赠物资上,则印有“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的诗句。这两句出自韩国古代诗人许筠的《送参军吴子鱼大兄还大朝》。
国有中外殊,人无夷夏别。
落地皆弟兄,何必分楚越。
胆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
倚玉觉我秽,唾珠复君绝。
在辽宁的援助物资上,写着“岁寒松柏,长毋相忘”,出自朝鲜王朝时期著名学者金正喜,寓意中韩人民如同屹立寒冬的松柏,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河南省援助韩国物资的外包装箱上,张贴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字样。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送韦城李少府》。意如字中,只要相知相爱,相隔万里也会如同邻居一样亲近。
12日,韩国仁川港口收到马云捐赠的100万个口罩,每个箱子上还贴着“山水之邻 风雨相济”的鼓励词。

赠伊朗:“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
在中国大使馆捐赠给伊朗的抗疫物资上,用中文和波斯语写着古代波斯著名诗人萨迪的名句
原诗是——“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造物之初本一体,一肢罹病染全身。为人不恤他人苦,不配世上枉为人。”
这首诗是萨迪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被作为座右铭悬挂在联合国总部,成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行为准则。
赠意大利:《图兰朵》歌词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在马云运往意大利的捐赠物资外包装上,写着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一段咏叹调的歌词和曲谱。
《图兰朵》讲述了一个名叫“爱”的王子拯救中国公主图兰朵的古老故事。在捐赠附上这一句,巧妙的应景,让人感动于文化的关联和爱的回赠,也让图兰朵的故事成功冲上热搜。

小米在捐赠给意大利的物资上,写的是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名言:“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
有网友把它翻译成诗经体,更觉韵味深长:
若为伏波,与子同海;
若为落木,与子同枝;
若为兰草,与子同室。

复星集团在给意大利的捐赠物资上,写着
“L' Amor che move il sole e l'altre stelle”、
“西程十万里,与君同舟行”。
前者——“L' Amor che move il sole e l'altre stelle” (“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出自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神曲》。
后者——“西程十万里,与君同舟行”,出自李日华《赠大西国高士利玛窦》的“西程九万里,多泛八年槎”,和吴渔山《通玄老人龙腹竹歌》“京师公卿谁旧识,与君异国同舟行”。
寄托了即使远隔东西,也要风雨同舟之意。

赠印度:“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
出自为中、印两国民众所熟识的唐朝著名佛经理论家、翻译家——玄奘。
记载于《全唐诗》中的玄奘诗作《题尼莲河七言》:
尼莲河水正东流,曾浴金人体得柔。
自此更谁登彼岸,西看佛树几千秋。

据传说,道光年间有一知府叫张锳,就是后来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父亲。为官三十余载,最为重视教育,每到午夜交更时分,他都会派差役挑着桐油篓巡城。
一个提着灯笼,一个挑着桐油,沿着大街小巷游走,只要见到哪户人家亮着灯光,并有读书声, 两人便会停下来,高唱一声:“府台大人给相公加油咯!”
等读书人开门后,差役就从油篓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进这个读书人的灯盏里,并送上一句:“府台大人祝相公读书用功,获取功名。”
就这样每晚给安龙城里的读书人添灯加油,在张锳多年坚持下,学风兴盛,培养出一批人才。10余年间,考取举人20余名、贡生8名、进士2名。
“加油”作为鼓励便由此传开。

人类终将摆脱饥荒、瘟疫和战争,人类还在追求什么?我们不会不会觉得只要能避免饥荒、瘟疫和战争,又能维持生态平衡,就心满意足了?-----《未来简史》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