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太白赠孟浩然步其原意送吾挚友孟师弟兼与论坛诸友共勉
赠孟浩然
李太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赠孟师弟
Y.F.YANG
吾爱孟夫子,放浪常与闻.
狂歌满东坳,悲啸遏行云.
青春止慌张,红颜宁随君.
飘荡南北路,鞠别怜芳芬.
跋:小子斗胆和诗仙李太白的诗,最大原因是我的朋友和孟浩然同姓,并且也被称为孟夫子,我们在中师三年,清谈三年,相互知晓性情癖好.他是个坚定不移的人,看准目标矢志不易其的,他在山里,到他家很难,一个陡坡就有五六里,终于考上研究生,有个背景资料需要接待一下,我们那个中师是不学英语的;毕业五年以来,我则东奔西跑莫穷一事之倾力研究,也曾约计十年后一并赴京,取的仍是我们的偶像诗仙李太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思----他似乎要成功了,我却依然如故寻常平凡.
或许我有埋怨他的理由,当年我们是两根秀于林的高木,我替他出了很多的风头,也就是为他分担了许多目光的压力,但我和他不同,他可以始终沉默积淀,但我实在不能避免浮躁焦虑的陪伴,容易激动的我于是因他的一句话而改变奋斗到底的方向,在某一个夜晚我们又是促膝长谈,他轻轻的劝我"你应该让别人去研究,让我来研究别人",那一刻我感到生命前行的可能发生的意外未必不能发生在我身上.
现今我认为我的判断基本是错了,放下只有初中水平的英语八年,我已没有机会考出去.于是乎我只有一条道路可以尝试着运命是否眷顾我,做一个生存在乡下的写手.在没有文化氛围的山野,或许我毕生无法从穷乡僻壤的郁闷中突破,期待颠沛流离的跋涉生活体验也是根本无从谈起,我惊讶的发现我被固定在这片土地上了,最为遗憾的是我从骨子里便不是个乡土文人(作家?),我无力像刘亮程那样为乡村歌唱,只因我在这个村落目击了农民太多的苦楚无助伤害侮辱,----目前我无法走出实现我的梦想,就无法为他们呐喊号呼,就无法为改变当前的状况而贡献一份力量,就无法把我的父老乡亲的生命里程记录.
我明白:我的精神属于十九世纪,已经有很多我的老师朋友指出,我和这个物欲横流的浊世格格不入,以前我没有妥协我不知道以后会怎样.
到目前,我只在网上发了我十分之一的未刊文章,我很刻意地隐藏着我的客观身份.
我和他既然如此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就要到远方了,我没有别的珍贵礼物给他,就给他这首我口占的诗罢.两首诗中的一些词汇,如"红颜""放浪""风流""青春""芳芬"之类,用的都是古时候的本意,不可以说是屈赋传统,我和他也并没有"GUY"的倾向(一笑).
最近世界杯几乎剥夺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匆匆忙忙而写.
标签: 孟浩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