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后世称“杜樊川”。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所撰《通典》一书开创了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中进士第,授弘文馆校书郎。
因其性格刚直,遭人排挤,多年在外地任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回到长安,历任监察御史、膳部员外郎等职。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后,相继出任黄州(今湖北黄冈)、池州(今安徽贵池)、睦州(今浙江建德)刺史。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他又被调回长安,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
后又一度出任湖州刺史,最后官至中书舍人。他主张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杜牧在诗歌创作上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其为“小杜他的诗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在《杜司勋》中赞扬了杜牧的为人和文采“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杜牧在书法方面造诣颇深。《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
标签: 杜牧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