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杜牧的《赠别》的质疑!

非凡网 34 0

  “有心”换成“无心”说不通,因为这里一种修辞手法--赋比兴的手法,借蜡烛的“有心”暗指恋人双方的“有心”,将眼前蜡烛的形象与黯然销魂的离人形象融为一体。请看详细分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正面描绘别夜离情,似乎已成箭在弦上之势,但诗人反而绕开,借离筵蜡烛来侧面表现离伤愁绪。

  这两句的好处在于用赋比兴的手法,将眼前蜡烛的形象与黯然销魂的离人形象融为一体。离筵上点着蜡烛,蜡烛燃烧时脂泪流溢,这是赋实;由蜡泪联想到离人伤别之泪,由蜡烛有芯联想到离人的“有心”惜别,并以前者隐喻后者,这是由兴而比。将本来无知的蜡烛人格化 ,赋予它人的感情,这就使得形象的比喻旨意、无穷,而达到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以致很难分清是借物寓情还是直接以物拟人了 。

  “蜡泪”一般比喻惜别伤离之泪,如庚信《对烛赋》 :“铜花承蜡泪。”李商隐《无题》:“蜡烛成灰泪始干。”

这首诗以议论和拟人化的比喻暗透别时情景和心境,眼前景和联想、比喻、赋比兴、拟人化等艺术手段的结合,使这首诗成为惜别伤离之作中的独特佳作。

参考资料:

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的]蜡烛还惜别

《赠别》表现诗人的惜别之情。把蜡烛拟人化了,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撇开自己去写告别晏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在诗人的眼里,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是典型的拟人写作手法。

诗中的心应该属于通假字吧,“芯”。蜡烛没有“芯”是点不亮的,不是吗!

标签: 杜牧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