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吴宇森版本的三国演义,其实比大众耳熟能详的罗贯中版《三国演义》要尊重历史得多。但可悲的是,长久以来,很多人把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当成了历史,所有和演义不同的对三国历史的解读,都被带上“歪曲历史”的帽子,远的是易中天《品三国》,近的就是这次电影《赤壁》了。
最近赤壁上映以来,看到很多评论,都打着所谓尊重历史的幌子,对吴宇森比三国演义更贴近史实的电影描述,横加指责,如有人很不满意影片里没有“赵云长板七进七出;张飞喝断挡阳;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情节。其实这些都是罗版三国演义神话蜀汉人物虚构出来的,吴导最后从历史出发,把历史人物还原到更真实的状态而删减类似情节,我们观众应该欣慰和赞赏,而不是用演义的内容妄加指责。
除了类似故事情节外,赤壁还有很多细节部分,也许是编导有意也许是巧合,都在细微处非常符当时的历史情况,却因为大众历史知识的匮乏,更贴近历史的东西,反而被污“硬伤和败笔”或者笑场。有的类似言论还出自所谓“三国专家”之口,如此无知的本末倒置,笔者看来实在痛心,因此本文就试图从普及历史知识的角度,为目前被不少人误读的《赤壁》中的几个细节辩诬。
一, 电影赤壁里大将多跳下马进行步战,很合理。
这个问题,也许是拍马战戏很危险也难度高,所以电影里步战的镜头多一点,但从历史的角度说,三国多步战是合理的,罗版演义里大量描述大将们双手拿了兵器,骑在马上松开缰绳一个个回合的对攻,反而是错误和自己的丫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三国时期还没有马蹬。
马蹬大多使用铁制成,最大功能是可以解放双手,有了马蹬骑兵才可能双脚控制平衡在马上冲、刺、劈、击,大大提升了骑兵战斗力。而三国时期还没有马蹬,直到西晋时始有单蹬,东晋16国时才有双蹬。在没有鞍镫的时代,人们需要骑跨于裸马的背上,仅靠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使自己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但这种方式是很不可靠的,危险且极容易疲劳。
因此曹操骑兵或者关张赵云等人,骑马冲锋追杀可以,如关羽曾经骑马刺严良于万军中,但一旦靠近打斗,就该像电影里那样跳下马来搏杀。现在关羽等人片中被人诟病的步战,不管巧合与否,其实还是需要赞扬的符合当时实际的好镜头呢。
二, 诸葛亮见孙权时被人笑场的小碎步,是古时见尊者的礼节
我在看到这个镜头的时候,深深的崇敬编导对历史的细心和尊重,但可悲的是,诸葛亮的这些动作,被人骂成“迈着过于娘娘腔的小碎步,诸葛亮完全丧失神算的从容和淡定”。哎,连古代“趋步见尊“这么简单的历史知识都不知道,大众如此全面的无知状态,只能哀叹我们古代中华文明化到了消失的边缘了。
“趋”也就是碎步快走,为古代卑者见尊者的必要礼节,只能说日本女子到现在还保持着从唐朝学习到的这个中华古代礼仪,但绝不能反过来说电影里的诸葛亮走路像日本女人。
三, 曹操迷恋小乔附会巧妙但曹操有罗莉控的嫌疑。
历史上的曹操确实有好色和喜欢二手货(已婚妇人)的毛病,加之杜牧诗“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发挥,如果赤壁东吴战败,皆有国色的二乔沦为曹操的战例品也属非常合理的想象,而且片子还要给外国人看,于是小乔就担当起类似《特罗伊》里的海伦的重任了。不过呢,同样附会这一段故事,赤壁并未拾演义的牙慧,反而比三国演义显得高明和合情合理得多了。
三国演义里,是诸葛亮篡改了曹植的《铜雀台赋》来激怒周瑜,问题老子的好色想法被儿子写入赋中就不奇怪吗?再说篡改了《铜雀台赋》这样的名作一看就是假的了。
而赤壁里,巧妙运用了曹操和乔玄的历史记载,附会出乔玄就是二乔之父“乔公”,通过乔玄和曹操的故交关系,表明曹操很早见过小乔进而迷恋她就很合情理了。
乔玄,是汉灵帝时位为太尉,曹操微末时独得乔玄赏识赞其“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并向曹操托付妻子,和曹操可谓忘年故交。虽然二乔父亲“乔公”的年龄和籍贯都和太尉乔玄不是一人,不过影视作品附会一下把乔玄和乔公化个等号也没啥大问题,不过这样一来曹操就要变成喜欢幼女的“罗利控”了。
因为赤壁时小乔的年龄是可以推断的,大约二十五六岁左右(周瑜虚岁二十五娶十六到十七岁的小乔),赤壁时周瑜三十四,小乔最多二十六,此时曹操五十四岁,假设曹操“年轻之时”四十岁吧,见过小乔,当时她只有十二岁啊。曹操大人对如此幼女产生迷恋,除了好色喜欢二手货外,现在又多个“罗利控”的毛病咯。
四,周瑜亲自下场pk有依据 并不能算败笔
看到有影评文章写了赤壁的“五大”败笔,其中一条就是对“周都督亲自上阵厮杀”不能理解,因为很多人还停留在从不亲自出战只在门旗下指手画脚,武力值类似军师的演义版周瑜身上。其实呢,历史上的周瑜作战十分勇猛,就是喜欢亲自下场pk 的,电影这点描写上倒比演义更靠谱了。
史书有载“公瑾雄烈(和马超的评语相同)胆略兼人”外加其作战喜欢“亲冒矢石,视死如归”,并且确实曾经“亲跨马擽陈, 中流矢”,电影只不过把这事提前了。不过在战局已定,周都督还亲自下场炫耀武功,并为赵云挡了一箭,虽然体现了历史周瑜的勇敢和大无畏精神,不过好像还是是有一点过了。
五, 周“平安”是个女孩儿
不知道编剧是考证过后精心构思的呢,还是类似那个随口编的小马“萌萌”能用《礼记》解释般的巧合,电影有段小乔赤壁之战时怀孕,周瑜听胎心的镜头,时间上正好完全合乎历史。
有人质疑,周瑜的儿子周循或者周胤怎么改名“周平安”了?其实影片里,208年怀孕209年出生的是后来嫁给太子孙登的周瑜的女儿,史书未记名字的女孩儿编剧随便编个名字也没啥的。
为啥能确定周瑜女儿就是这个年份出生的呢,因为太子孙登是208年赤壁之战之年出生的,他的太子妃周氏必然和他年纪接近,而且《三国志。程秉传》明确记载了孙登迎娶周瑜女是黄武四年,也就是225年,古代女子16岁及笄出嫁,正好倒退出周家小妹209年出生,如果赤壁编剧像我一样经过严密考证后,构思出完全合乎史实的小乔208年怀孕,也太神奇了吧。
标签: 赤壁 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