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杜牧的《清明》一诗?

非凡网 41 0

清明在即,爱好诗词的朋友不约而同便会想到晚唐诗人杜牧的名诗《清明》。这样的一首氤氲着浓郁的凄清气氛,却又自然蕴含着民间传统习俗的好诗,我们改怎样充分领略它的美妙呢?愚斗胆作一番解读,恳请师友赐教!

你如何看待杜牧的《清明》一诗?-第1张图片-非凡网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这首诗之前,我们需要对“清明节”这一民间传统节日作一番了解。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对应的是阳历四月3日,四月4日,四月5日三天中的一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除了对应天气时令指导农事活动,同时也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祭祀节日。这一天,中国的千万家庭通常要举家外出踏青,并为仙故的亲人坟墓举行祭扫活动,以寄托哀思。杜牧《清明》诗便作于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

你如何看待杜牧的《清明》一诗?-第2张图片-非凡网

清明时节,因为连日的淫雨霏霏,空中便更增添了几分朦胧迷离的气息。凄雨伴着冷风的路途,诗人踽踽独行,心中的落寞与孤寂就像这雾雨不开的天气般令人惆怅而压抑。此时,他多想寻一家小酒馆,以歇歇脚,避避雨,且刚好借一壶浊酒来驱寒解愁啊!当偶遇一位牧童后,人生地疏的诗人忙上前打听附近可有供人歇脚小酌的酒家,牧童指着远处一杏花开得正盛的杏林深处说,那儿就有一家客官企盼的酒家。

《清明》全诗用语简明而清浅,仅聊聊数字,便把清明时节细雨密织时的朦胧凄迷、杏林远眺似淡粉堆烟的自然景致,和诗人落寞冷寂几致“断魂”的内心活动,生动细致地表现了出来。诗作起句以景开头,一切景语皆情语:“雨纷纷”三个字是何其的传神!它带着朱自清眼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细,它更带着秦少游眼中“无边丝雨细如愁”中的愁,为下句诗人胸中蕴蓄的惆怅心绪做足了铺垫;于是独行的寂寞,思故的伤怀,和着这愁云惨雾般化解不开、挥之不去的细雨,一经酝酿,滔滔奔突在心头的重重忧愁便如浪潮般必得寻一个突破口方得解脱。

你如何看待杜牧的《清明》一诗?-第3张图片-非凡网

此时何以解忧?唯有美酒!于是“借问牧童”的承接,答曰“杏花村”的指点,便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按道理,诗人应接着往下把自己如何转忧为喜,杏花村里又有着怎样迷人而美妙的景象,花费更重的笔墨予以详描细绘才是。但是,笔法高明的诗人却偏偏不按次俗套,而是就此让正待畅流的笔墨戛然而止,于寂静无声的突然顿笔中,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巧妙地再造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效果!此余音绕梁、令人即使释卷却久久不能释怀的结果不正是艺术创作所孜孜以求的臻高境界吗?

你如何看待杜牧的《清明》一诗?-第4张图片-非凡网

赏罢此诗,我想世人应对缪钱何以在《杜牧诗简论》中给予杜牧“诗中俊爽的风格,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在晚唐是杰出的,在整个唐代诗坛中是独创的。”如此高度评价有所理解了吧。

标签: 杜牧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