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进士出身,官至刺史,生性直爽,为官清正。是晚唐最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
杜牧的诗以七绝而闻名,作品内容多以咏史抒怀为主,清新俊爽,切近生活,读来朗朗上口,感人至深。因为他在诗歌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被后世尊为“小李杜”(大李杜是李白和杜甫)。
一,杜牧生平简述:杜甫(803年-约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的杜牧考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剌史。
杜牧晚年归隐长安南樊川别墅,故而后世有“杜樊川”之称,著有《樊川文集》。宋以后,又有人辑《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以及《樊川诗补遗》等。
二,杜牧的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杜牧喜欢老庄道学,始终主张凡作文应以意为重,以气为辅,以辞采为卫兵。他的文学创作也是多方面的,诗、赋、古文皆有建树。
杜牧在诗歌创作上,从内容到形式,吸收融化了前人的长处,尤其受杜甫的影响极深,但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广大,形成了自己特殊的艺术风格。不但题材广阔,笔力峭峻,而且文词清丽、跌宕起伏,韵味悠长。
晚唐的诗歌,是以杜牧和李商隐为代表的。杜牧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总体趋向于藻绘绮密,辞采绚丽。他这种重辞采的倾向,使他的诗更加地风华俊美又神韵疏朗,气势跌宕又精致婉约。
三,以他两面派的身份,在醉生梦死中走到生命的尽头:杜牧出生于官宦世家,祖上几代都是朝中重臣,且有诗书遗风,杜牧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从门第实力,还是才华颜值,杜牧都是一流的人物,他参加科考时,以一篇《阿房宫赋》,获得了大学士李德裕的赞赏而被大力举荐,一时风光无限。
晚唐长达四十年的牛李党争,不但拖跨了晚唐的经济实力,而且还牵连了大量的人才。在党争的夹缝中生存,的确难保不被牵连,今天正风光无限,明天难保不锒铛入狱,这对杜牧的影响是极大的,致使杜牧在仕途上不但没有什么政绩,且像变色龙一样地逢场作戏,醉生梦死,坠在烟花柳巷聊以度日,最后随着党争的结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总结:杜牧的一生,实乃牛李党争的牺牲品。牛党得势时,凡李党一律不受重用,杜牧虽受李党的举荐,出仕为官,但以他逢场作戏的变色龙式的处世态度,惟被远调,未曾受到大的影响。
可惜一个文武双全的大才子,在党争的夹缝中报国无门,随波逐流,以他两面派的身份了却了自己的余生。
标签: 杜牧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