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牧《山行》

非凡网 35 0

读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正是枫叶红了时,就想起杜牧的《山行》诗,这短短的二十八字,写尽人间无限秋色。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算得是典型的景物诗。作者十分巧妙地抒发了他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真切感受,并因此也感染了所有读他诗的人。诗的前两句展现的是一幅秋山远景图,白云缭绕的大山深处竹篱茅舍显现,这“有人家”使得这山充满了活力,也充分说明了之所以山上有这曲曲弯弯“石径”,就因为“有人家”。也印证了“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我倒还想补充一句,象这种山中石径,走的人不一定多,倒是因山里人家的人进进出出,走得多了也就成了路。诗的后两句着力宣染的是那片火红的枫树林分外的艳丽,着实胜过了早春二月盛开的鲜花。这首诗就这么简单,可是诗人把个秋天写得充满了生命力,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也使这首诗充满了生命力,传唱千年。

  我小时候就跟着私塾老先生读“三字经”、背“百家姓”、背“唐诗”。对于唐诗一开始只是停留在能记住、会背,慢慢地随着知识的丰富就想去理解这诗到底是说明什么了。就象这首《山行》,我小时候是这样理解的:

  诗人大老远的乘着手推车或是马拉车来到这山里,这山应该是张继的《枫桥夜泊》中写到的“寒山寺”旁边的山,所以叫“寒山”。是因寺而得山名吧,或许是因山而寺得名。他来这里为的是去山里人家那边喝喝小酒吃吃野味,所以呢没把山里风光放在心上,当他下得山来坐了车要回去时,回头一望忽然发现山里怎么有这么一片鲜艳的枫树林啊,我怎么早没发现呢?晚了晚了啊,我得回去了啊,于是就发出了后面两句的感慨。我这一说,老先生笑道,你说得还真是有点意思,可这诗不能这样理解啊。他说了首先杜牧是晚唐诗人,而张继就要早得多,他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也许张继去世时,杜牧还没出生呢。就诗而言,张继诗中的“寒山寺”是实指,而杜牧的“寒山”是虚指,是泛指秋天寒冷的山。你说诗人去山里人家喝小酒这没有根据,诗题是“山行”,就是到山里来走走,来漫游的,他也没说去山里人家那边,只是说看到在远处有人家。这最难理解的是第三句,一是因了平仄的需要,字词倒装了,二是那个“坐”字不是坐下来的意思。乐府诗《陌上桑》中有“但坐观罗敷”,说的是都是因为去看罗敷造成的,这“坐”就是“因”。所以诗中的“坐”说的是诗人之所以停下车来在山中行走,是因为他爱看这山中的枫林晚景。

   当然,老先生的解释是绝对正解,我的别解呢现在想想也蛮有意思的,不是嘛,现在有不少人就在追求这种别解,好象还蛮有市场的,可我想还是相信正解为好。但是,有时候某些诗句的引伸义倒也是可以采纳的,比如说诗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用来比喻当下的老年人,由于她们的阅历和风度以及知识面的丰富,与妙龄少女来比 毫不逊色,我认为还是十分恰当的。

标签: 山行. (唐)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