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是怎样死的?

非凡网 125 0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公元768~824年)自称"昌黎韩愈",人称"韩昌黎"。出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一个基层仕宦家庭,其父曾做过县令。他自小立志发奋读书,以图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到十七、八岁时,其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功底。他从十九岁开始,连续四次考进士不中,直到二十五岁时才考中,但不受官府任用。接着,他又参加史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连考三次均未成功。随后,他离开长安另谋出路。二十九岁时在汴州(今开封)由宣武节度使董晋的举荐,当了"推官",负责刑事方面的事务,自此进入官场。不久,董晋病逝,汴州发生兵乱,他转到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下,仍担旧职。这种幕府生活使他无法施展才能,一年后,他辞离张府,到洛阳乡下隐居,在那里读书写作。此间,他曾两次去长安等候朝庭调选。贞元十八年(公元8O2年)春,他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从事教学,此时他三十六岁。他从二十九岁到三十六岁,在政治、学术思想和文学上的见解渐趋成熟,所写的宣传儒学复兴运动和古文运动的文章,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影响也愈扩大。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此时正逢关中大旱民饥,他上书朝庭,请求宽免人民徭赋,受到奸党的污陷排挤,被贬为阳山(今广东西北部)县令。不久又被派往江陵(在今湖北),做法曹参军,掌管刑狱,督捕盗贼。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奉调长安,先后任国子监博士、东都都官员外郎(属刑部,掌管全国地图、军备等事务)、比部郎中史馆修撰(掌管国史编写工作)、考功郎中知制诰(属吏部,代皇帝撰写制词)等职务,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晋升为刑部侍郎(刑部副长官)。元和十四年(公元8|9年)因上书劝阻迎佛骨进宮,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判死刑,幸亏裴度为其求情,才改贬为潮州(今广东)剌史。稍后,又调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剌史。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调回长安任国子监祭酒(全国最高学府总管),这是他第四次进入国子监。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公元821年),镇州(今河北正定)发生兵变,他奉命前往宣抚,使局势转危为安,因功升为吏部侍郎(仅次于宰相),人称"韩吏部"。公元824年,韩愈因积劳成疾,在长安城南病逝,享年五十七岁。死后谧号"文",世称韩文公。

标签: 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