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妹十首怀古诗透漏了曹寅家事

非凡网 35 0

  薛小妹十首怀古诗透漏了曹寅家事

  钰宝问道:现在,大多数红学研究者,对五十回及五十一回李纨姐妹、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几首诗迷,特别是薛宝琴十首怀古诗津津乐道。好像都从中找到了红楼密码。但是我对他们的解释都觉着不大靠谱。比如著名红雪大家周先生、蔡先生等都认为是诸女子命运的隐示,因此这一思路成了主流。最近,有一位曹先生说是暗示曹雪芹家家谱。但我却觉着,他们的论据都很勉强,乱联系,强拉扯,隐隐约约,似是而非的居多。在此,可以请先生给讲讲你当时的安排吗?

  先生听如此说,似有同感:我也看了一部分先生的讲解,果然是不对的。比如曹祖义先生把“李纨”解读出“里丸”,进而解读出“眼珠”,再而解读出“言祖”。这不是胡来吗?这和雍正时期文字狱有何两样?就是雍正朝也没这么胡来。要是如此,任何两个汉字都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弄出现行犯罪分子来。那 薛宝钗弄出个曹锡章来,就因为有一个钗。且看下面的解释:梅花观怀古---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应该解读为,不在枚边泽六编,个中说十画搀眷。团圆末一春相到,一别惜逢又一廿。 此诗谜头两句意思是:一个数字补在个位边,(枚当个字讲)这个数字经选择为“六”字。个位数是多少呢?因“个中说十画搀眷”,个位数是“十”字。个位的“十”和个位旁的“六”字,像眷属一样互相搀扶相连,即书写在一起,应为“六十”,“六十”是此谜的核心和目的。第一,说明了曹家已经繁延到六十代人,这一代人也是“探春”范世最后一代人。(曹家范世详见《曹雪芹的祖籍与宗族》一文)第二,表明了曹雪芹就是曹家第六十代人,即“探春”二十代人的最后一代人。所以谜中说“团圆末一春相到,一别惜逢又一廿”。谜中说的“春”,是指“探春”和“惜春”。(曹家范世规律是二十代为一个周期,曹雪芹在书中以“春”表示)“探春”和“惜春”相会即团圆在一起,实际上是“探春”最末一代人和“惜春”第一代的连接和划分。当“探春”最后一代人和“惜春”第一代人分别的时候,就完全进入了“惜春”时代。整个薛小妹十首怀古诗都被曹祖义先生这样乱联系予以解读。诸位读者,你们相信吗?说曹玺一支人是魏武帝曹操之后这是对的,曹玺是曹振彦螟蛉子也对。但你那样解读这十首诗谜是错的。错误的引导不加以克服,三人成虎后,就害了,亵渎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部书了。亵渎了作者——曹頔,济人救世之心了。你这是预设答案,照着帽子削头-------正好。其他种种评论大多是与红楼女儿命运联系,也采用了一些想当然的法子,似是而非的粘上而已,不必细论。

  我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部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乌雅制春灯谜一回里,先有黛玉、湘云等即景联诗;之后,次日众姊妹齐集暖香坞。李纨道:昨儿老太太只叫作灯谜,回家和琦儿、玟儿睡不着,我就编了两个《四书》的。他们两个每人也编了两个。李纨的是“观音未有世家传”和“一池春草草何名”两个。湘云对第一个谜语猜为“在止于至善”,宝钗说:你也想想 “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黛玉猜为“虽善无征”。大家说对了。湘云马上猜出第二个谜语是“蒲芦也”。李玟说是的。李玟的呢?是水向石边流出冷,谜底是山涛。李琦的则是“萤”字猜一个字,黛玉笑道:这个妙得很。萤可不是草化的?猜了个”花”字。宝钗道: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思、、、、、、。湘云就编了一个: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宝玉却猜着了,说是猴儿。大家不解,湘云说:哪一个耍的猴儿不是剁了尾巴这五个谜语是与后面的谜语一墨相承的,是个引子和规范。这五个谜语是什么意思呢?当今解说很多。但大家解的都不对题。看看上面的诸子女的猜法和制谜的规范、谜的隐意,就会明白后面十三首诗谜的答案和隐意了。真实的设计是这样的。

  李纨的第一个谜语“观音没有世家传”。大家只猜到了这是李纨自况,却没有想到李纨所指。李纨是曹寅寡妻的代言人,李纨代之曹寅寡妻李氏设譬,她的亲儿子曹颙长大后做了官,曾显赫一时,但是其实早死了,“虽善无征”,存世的是曹頔。第二个谜语是说李纨收了个螟蛉子----蒲芦也。大家记住,李纨是代曹寅寡妻李氏-代言的,她也是双指。切切!李玟的谜语接着写道山涛弃道投靠司马师,做了晋朝官职。藉此暗指曹頔、曹頫就是李纨螟蛉子,他们象山涛弃道为清朝官之意。李琦所写是曹頔志向的表达:曹頫之后,曹家必衰败;但是,在此衰败里却可以看透世道,悟出真理,写出伟大的《石头记》,就是所谓衰败之后、腐草化萤。此节最后一个谜语是结语,所以有贾宝玉猜出。断尾的猴子在此揭示,俗语言“富不过三”的周期律。此谜的大义就是,这些为皇做帝、当官为宰的芸芸众生不过是滚滚红尘中演戏的猴子,都是被人剁去了尾巴的,必然好景不长,终不会有世家传。写出了封建官僚制度和曹家富贵一样,终将灭亡的命运。特别是最后这首诗谜,就是为后文立标的。要学习黛玉、湘云的猜法才是。

  紧接着,书中写道。李纨道:昨日姨妈说,琴妹妹见得世面多走的道路也多,你正该编迷儿、、、、、、。在此,用李纨一句话轻轻过度到薛宝琴,十分自然、婉转,不见接茬的。但是,宝琴自去寻思呢,话锋一转,宝钗倒先有了一个。众人猜时,宝玉也有了一个,黛玉也写了一个。此所谓,轻波微澜,好看煞!却正道出三个主人公。这三个人的谜语,才是他们生命的自况呢!请听解!

  宝钗的倒是: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她的谜底的确如一些先生猜的,是松塔。松塔有形、有籽,有名分,有结果。但是,苦守孤山,纵有风雨飘摇,却与真佛无缘,也就是何曾闻得梵铃声,孤苦伶仃,堪念堪怜!宝钗一生,和贾宝玉结了婚,也有了孩子。宝钗就是那个吃饭穿衣,养家糊口的妻子。但是,曹頔离家出走做了道士,“宝钗”自己苦守嘱托,不见夫君到来!接着,宝玉诉说出自己的心酸,也就是曹頔的辛酸:我被逼出家,虽有誓言,可是咫尺天涯不敢想见。真如天上人间一般,我的妻子啊,天上飞过的鸾音鹤信你千万不要放过,那是我为你捎去的诚心的问候和无限的惭愧。这个谜语谜底属鸽信一类都可。黛玉却是天上的神马-----騄駬,自由奔放,无拘无束,驰城逐堑威武狰狞,她的精神必将由龟驼碑所显,照耀千秋。黛玉就是曹頔自己的威武、自由、高尚的心灵。很多人不明白,林黛玉病弱如此,怎么有这样的暗示。其实,诸位不明白的是,林黛玉代表的是自由的灵魂,这个自由的灵魂是与封建道德叛逆的勇士。所以物件却是走马灯。这三首诗结合以上谜语已经再次为后文如何猜谜做好铺垫。凡是不是如此猜法的都属错误。

  诸事铺垫已过,轻轻有探春带过,薛小妹款款出场,自然流畅。请看薛小妹十首怀古诗如何!且看我一首一首的讲过。

  赤壁怀古

  赤壁深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宣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雄在内游。

  这首词被很多先生讲过,讲法多多,我知道的比较有意思的有说是影藏曹性家谱的,有猜乐器的,有猜冰地的等等,不一而足。但凡此种种,皆系漫猜。正确的谜底书中已经写明了,是一俗物啊。这一首很有意思,猜是冰地的稍微互一点题了。它是镜子,所谓风月宝鉴是也。这一首写明的是此书主旨,是十首诗谜之首。整个十首诗歌谜,前八首制作结构都如此首,后两首是另一个结构。这首诗第一句扣题提示形态,第二三句语义,第四一句照应首句。大意是 那深埋的铜镜,照见水光山色,却不见水的流动,无数的英雄在镜子里闪来过去,不会留下一点痕迹。曹公我祖,大战赤壁何其英明,何其英雄啊!徒留姓名而已。我的先人曹玺、曹寅也曾辉煌一时,可是现在你在哪儿呢,你的孩子离散哭号,你看到了吗?大江依旧东流去,浪淘尽千古风流。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噢!细细想来,不正是古今之鉴,世事之鉴,人生之鉴吗!开首以曹操赤壁大战开端,接住曹寅家事。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这首诗谜结构同前一首是一样的,第一句也是讲形态,最后一句照应。是说用铜做的钱币,那才是国家的洪钟大吕,内正纪纲,外播四海,交通运转,国之本也。马援驰骋疆场、张良运筹帷幄,那铁做的兵器哪里有铜做的金钱重要啊。请看马援张良的故事。马援是带兵的将军,张良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的谋士。且看看交趾故事。 王莽末年,由于王莽暴虐,民不聊生,绿林、赤眉作乱,局势混乱。经过一番争锋,中原留下了两股比较强大的势力。一股是汉光武刘秀,另一股是在四川称为成家皇帝的公孙述。马援为割据陇西的隗嚣的部下。因隗嚣势力较弱,考虑到在两个皇帝之间选一个投靠。先派马援去见公孙述,因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素来比较要好,以为公孙述会热情接待。想不到公孙述却完全以一个皇帝的架势接见他,使他感到公孙述不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与隗嚣说,公孙述不过是一‘井底蛙’。后来刘秀以诏书昭隗嚣,隗嚣让马援到洛阳去见刘秀,刘秀在宣德殿穿戴着普通人的头巾笑着迎接他,对马援说:‘卿遨游两帝间,今见卿,使人大惭。’援顿首辞谢,因曰:‘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矣!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帝复笑曰:‘卿非刺客,顾说客耳。’援曰:‘天下反复,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狴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马援对朝廷忠心耿耿,一直处于报效国家的心理状态之中。公元44年,马援刚从平定交趾的战争中回到洛阳,北方乌桓、匈奴不断侵犯边境。马援请求带兵出战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从此,‘马革裹尸’就成为英雄要战死沙场的誓言。公元48年,武陵郡(湖南省常德市)蛮族部落,攻克临沅,东汉政府派李嵩,马成讨伐,不能取胜。马援要求出征,光武怜他年老。不肯答应。马援说“我还能身穿盔甲,上马作战。”刘秀要求骑给他看,马援在马上据鞍四顾,表示仍可担当重任。刘秀笑说:“矍铄哉是翁!(好个神采飞扬的老汉!)”遂派马援率领宫廷禁卫官副司令(中郎将)马武、歇舒笼统军四万人,南下攻击武陵五溪。在这一次战争很是艰苦,天气酷热,军中发生瘟疫,马援也被感染,病死军中。 马援没有像张良那样,对待封建皇室有关的人物或事件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不经意地怠慢了汉光武的驸马梁松。在马援去世后,梁松进行报复,罗织罪状。把马援征战交趾时,为了防病是吃的薏米,班师时带回,说成是马援收集的一车珍珠。使马援死后得到不白之冤。马援妻子儿女惊恐万状,以至不敢把马援的棺柩运回祖坟安葬。亲友没有一个人敢来吊丧。马援的侄儿马严,跟马援的妻子,婶侄二人,自己用绳索捆在一起,跪到宫门口请罪。回家后前后上书六次,刘秀不予理睬。云阳(陕西省浮化县)县长扶风人朱勃,亲蹬宫门,上书为马接辩护,刘秀怒气才稍解。张良在辅佐刘邦成为汉高祖,自己被封为留侯后,就有意地淡出朝政,进入养生的境界。他说:“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泰,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意思是,自己从祖父起就辅佐韩王,当时为了报秦灭韩的仇,不惜用万金买通了一个勇士,想用大铁锥杀秦始皇。后用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为汉高祖出谋划策得了天下,现在被封为万户侯。作为一个出身布衣的的人来说,已经到了极高的位置了,我张良已经很满足了。我愿意抛弃一切人间富贵,像赤松子那样信奉道教,修身养性终此一生。在刘邦宠信戚夫人,想废太子,吕后让吕泽去问张良,张良认为自己只是在刘邦困难之时,出谋划策,现在已得天下,太子的事是皇上家事不用自己插嘴。吕泽再三请教,张良就想出一个办法,介绍了当时隐居在商山的四个老人,让吕泽去请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这样,张良就不动声色地解决了汉高祖的宫廷之争。 马援南征北战,有很多战功,为什么用交趾怀古来纪念马援。除了平定交趾是最困难艰苦的战争外,主要在于选中了在于在这次战役中马援受小人陷害受了了不白之冤。《石头记》作者要对比马援与张良来怀古,吐露出‘伴君如伴虎’的感慨。在群雄争天下的时候,马援与张良都是没有得天下时的皇帝的朋友,得了天下,坐在最高位置上的君王,对功高盖主的功臣,就有一种不可言传的阴暗心理。与皇帝很接近的臣子,要学张良,不可学马援。这首诗就是从曹玺、曹寅做盐运使讲起了,他们父子四人兢兢业业为皇家聚敛钱财,征粮纳税功劳巨大啊!但是到头来却正如马援一样被诬陷抄家治罪。皇帝是无情的,正如康熙雍正之流,利用你征收盐税,满足私欲,到头来还是落得马援的下场;莫如学张良修道而去。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召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这一首表面上看是写周颙故事。众所周知,南齐时的周顒,据说原来隐居在钟山,后因受皇帝诏去做官,再回到钟山时,孔稚圭(公元448-501)写了一篇《北山移文》,假借钟山之神与草堂之神的口吻,对这位借隐居之名,行做官之实的周顒大肆讽刺。此诗之咏可不是那么简单。不是存讽刺之意。这首诗谜的谜底是蚕。第一句还是写形的。蚕是茧壳内的隐者,名利何曾伴汝身就是写此蚕茧的形态。有一天,突然破茧成蝶,无端被诏出来了。茧壳蚕丝牵连无休无止,可以做出华丽的衣裳。可是蚕茧徒落了一个枉与他人作嫁衣的笑谈而已。这一首诗,是讲了曹家祖孙三代四人作为皇帝家奴,做织造,忠心耿耿,徒为他人做嫁衣。 到头来祸牵自身,无休无止。这首诗更是作者曹頔,无端被康熙赐官化蝶,最终成自缚之茧的形象比喻。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被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一首就更有意思了,但是很简单地。却很多识士不知呢?这第一句名说就是打狗棒嘛!结句照应,有了这根打狗棒我花子就有饭吃了。这一首诗谜谜底虽然简单,但是含义可是打不简单了噢!淮阴侯韩信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韩信为汉室天下浴血奋战,功劳巨大。号称汉三杰之一。汉高祖定鼎后,一再贬谪,直至杀害。想我曹家,自你大清定鼎以来,凡此百年,鞍马劳顿,浴血奋战。做家奴,奉奶血,征钱粮,烧茶织衣,充当耳目,低三下四。到头来,恩断义绝,屠杀功臣,落得个抄家坐狱,妻离子散的下场。用我们时,号称情同母子,亲如兄弟;不用时,枷号抄家,变卖家人。此情-----皇家的情就是轻且蔽。哪儿有淮阴侯韩信那么仗义知恩呢!但是我坚信,我们就是像韩信一样心胸豪迈的壮士,死且死吧,盖棺定论,我们和你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历史自有公论。词句悲壮,呜咽有闻,我仿佛又听到了我那老父顿足结舌,仰天瞠目的豪情与悲壮。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前几首诗谜,通过世俗的物件,通俗的故事,写了我们曹家真实的家史故事,人物经历,悲惨命运。以下几首诗着重诉述情因后果了。这首诗谜的谜底是屏风。第一句写了屏风上面画着红花绿柳,金蝉乌雀,转眼就走过去了。还是写了屏风的形状。末句还是照应首句,是说屏风后边隐藏了多少淫秽的事呢!只叫人口舌不断。中间两句,一如前诗。是说,康熙极尽奢华却落得个被弑的下场。也写雍正一如杨广弑父亲、屠兄弟,血溅屏风,占尽风流奢华,此事坊间已经口舌纷纷了,你能抵赖得了吗?此诗清楚地写道,坊间传言雍正杀父弑兄,宫廷内乱,导致牵连功臣,终至曹家家道败落。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池浅,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栋梁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六朝故事在《石头记》里已经不是一次使用了,足见我的父亲对奢侈颓靡是多麽的刻骨铭心的痛苦,对家事沦落有多么的难过。这一首诗谜的谜底就是图画。首句写图画的形象,浅浅的池塘边一蓬衰草倚伴着一株枯萎的杨树,惨淡的影子倒映在池塘里。结句还是照应首句,告诉大家这是一幅凄凉的图画,孤单单的挂在记忆的墙上。中间两句,讲出诗意。煌煌百年的曹家大院,如今已经荒废了;热热闹闹的纷纷扬扬的一家人,兄弟、爱人,特别是我那心爱的人儿,已经离散。一如那六朝故事一样,雕梁画栋今何在,过去的浮华已经随水 而去;曾经的爱人,已经是黄土陇头有白骨了。墙头心里那副小照还在,可是我的爱人你在哪儿。在此就是借解咏桃叶与献之的故事,颂咏家事。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实堪叹,橒栎应惭万古羞。

  这一首诗谜的谜底就是墨斗。为什么?讲法还是和以前的写法一样的,第一句写了墨斗的形状就是墨水装在斗子里,不会流动。末句还是对应首句,末句“樗栎应惭万古羞”樗栎是两种树,古人认为这两种树不能成材。《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中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樗栎啊!你们应该感到惭愧,因为你们从古至今因为不中绳墨而无法为皇上认可啊!这就是再一次照应首句-----墨斗。中间两句意义重大,揭示了曹家败亡的原因。墨汁在墨斗里是黑的,而且不会流动;然而,当冰丝一般的斗线走过墨汁,什么是非曲直都在两指拨弄间变了模样。皇帝的这个制度啊,却是令人叹息,怎么一个画工就可以挑拨的了君臣的关系。就如这个墨斗,它的黑汁怎么就可以染出谁是成才谁是樗栎呢!此诗隐写了,曹家被小人诬告抹黑,终至败落的故事。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此诗一咏三叹,只听得涕泪四流肝肠断。这一首说的是汗巾子。首句写手中襟上寂寞的方巾擦满了美人的掺着胭脂的汗水,斑斑驳驳的样子;结句照应因为汗巾子装在美人兜里或者衣襟上,至如今还留下香味。这首诗里风流迹也可照应。第二三两句是写君王无情,所谓秦可卿是也。正如唐明皇一样,七夕对天发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永做连理枝。当大难来临,海誓山盟音还在,一尺白绫气消绝。我们曹家,至今还记得“此吾家老人也”话语,还记着写着“宣瑞堂”的匾额,怎么今天就如那温柔已尽的杨贵妃,一尺白绫赐死了呢。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这一首诗写怀古,其实无古可怀,只是戏中故事。它的写法与前几首有所不同,重在摹写谜底物件的形状和属性。但意义同样深远。 这首诗谜的谜底是红丝绳做的腰带。首句写腰带柔软无骨、色红身轻的形状;第二句说是妇人用丝线私掖偷携撮成的;第三句写妇人经常用它系裤子;第四句说,只要用来系裤子,就已经和它一起行走,你走到哪它跟到哪了,这是就腰带形象而言和属性而言。戏剧里的故事,就是小红为张生和崔莺莺撮合婚事,期间曾被老妇人吊起拷问。诗虽是如此,意义同样深远,并且十分玄秘。它隐写了曹頔假死出家。我当时为什么用无古可怀的戏中之事隐写此事呢?主要还是为了藏得更深一点罢了。毕竟假死出家是重大的秘密。这首诗可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对看,同时结合冯唐之字冯紫英引荐,张友士看病,张道士大幻仙人,瑞珠触柱而死,薛宝钗、贾探春、贾宝玉的诗等文本内容对看才好。我看穿了皇家虚情假意的面目,即秦家之情实在轻蔽,长家计之后,经过冯紫英、张友士、张道士,大换先人,遮天出家而去了。这都是小红的功劳。就如那夫人系裤子的腰带,也如小红做的红媒,我在朋友的帮助下离家出走。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首诗和前一首诗是一个结构,是说风筝已经随着季节和风向,从冬天刮到了春天;那个美人的风筝已经从梅边刮到了柳边了,这一年的佳期已经到了,我如约来了,我们又团聚了。此地也是无古可怀,故事的大意是,杜丽娘因情所感,抑郁而终。死后把自己葬在梅花观,自己的的画像埋入牡丹亭边。三年后这副图画被书生柳梦梅拾得,柳梦梅十分爱慕这个画中的杜丽娘,杜丽娘的魂魄被柳梦梅的感情感动,与柳梦梅相聚相爱。于是叫柳梦梅开馆,杜丽娘复活。所以这出戏也叫《还魂记》。这首诗谜就是要告诉读者,曹頔曾经假死出家到了梅花观,以后又还魂来到了柳梦梅的身边。这首诗也要与书中故事情节对看才会懂得。要与,薛宝钗、秦可卿、史湘云故事,和丁郎认父故事对看。书中多次说到隔年期,还要回来。这个与周汝昌探轶可是不一样的,但是毕竟他知道了一点。这是我们家的故事的结尾,我和妻儿在以后又像杜丽娘一样还魂,夫妻团圆。

  这十首诗谜,谜底已经揭开,所隐写的事情、人物也都讲了出来。当前其他的解读都是不对的,切莫被貌似大家名人误导为是。

标签: 王维最有名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