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西湖又十景十首(三评西湖十景)
一、灵隐禅踪 (新韵)
小序:杭州素有东南佛国之称,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是为杭州禅寺的最早踪迹。灵隐寺前有飞来峰,崖壁精雕五代宋元石刻造像,蔚为大观。又有冷泉之水,时而清流潺潺,时而湍急奔流。灵隐寺得名于创建者慧理所言:“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但是佛祖无所谓隐,因为“佛祖原在我心中”。
踏遍九州觅梵宗,飞来峰下隐禅宫。仙灵无意藏真迹,佛祖原来在我胸。
二、六和听涛(新韵)
小序: 六和塔地处月轮山上,为原吴越国王钱弘淑所建。每当大潮横行的中秋时节,在高塔之上仿佛也可听闻到:那皎皎月轮被千军万马推行之声,真是 “十万军声半夜潮”(唐代李廓)。六和塔原名取自佛教“六和敬”之义,六和也与当今提倡的“和平、和解、和谐、和好、和睦、和气”相合。并且借意吴越国王钱鏐为消弭兵戈,最终和平纳土归顺于赵匡胤,免得生灵涂炭。登塔听涛忆昔日兵马相争的残忍,看千军万马过后,依然是静静的和平的两岸,伴随的六和祥和的钟声,大有玉帛化干戈之意,真使人思绪万千。
月轮山前闻午潮,千军万马闹秋宵。滔滔江水终归海,六和钟韵化狂飚。
三、钱祠表忠(新韵)
小序: 钱王祠住落在“柳浪闻莺”,宋时称“表忠观”,清后改为钱王祠。祠内有苏轼撰书的《表忠观碑记》,叙述了吴越国三宋的事迹,褒扬了历代钱王的功绩,认为“有德于斯民甚厚”,“有功于朝廷甚大”。
十国五代呈英豪,威镇东南射大鵰。为免生民遭战苦,臣服束带换征袍。
四、湖滨晴雨(新韵)
小序:苏轼诗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杭州又有名谚:“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意为西湖景致不论春夏秋冬、晴雨风雪、朝晚午夜,四时四季都有景色宜人。
风雪多娇雨胜晴,春秋冬夏各生灵。花开花落年年是,唯有西湖日月新。
五、北街寻梦(新韵)
小序: 缆船石上,维系着一条车同轨书同文的梦迹;慕才亭下,埋葬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之梦;武松墓道,刻写了一个除暴安良的英雄梦想;首届西湖博览会工业馆,寄托了富民强国、兴盛国货的凌云壮志;秋水山庄,承载过一个追求民主自由的憧憬……一条北山街,串起了西湖无数个萦绕人心的梦魂。
华夏史魂系北街,英雄美女怨声叠。强国民主曾是梦,茶余且请赞人杰。
六、万松书缘(新韵)
小序: 万松书院初创于明代弘治年间,后成为浙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书院。王守仁、齐召南、秦瀛、袁枚……这些当年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和才子,由此也同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民间很早就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结伴就读万松岭上的传说,万松书院也被称作“梁祝书院”。
万松岭上溢书香,博学儒生聚一堂。梁祝缘何相恋热?原来孔孟是红娘。
七、杨堤景行(新韵)
小序:明弘治年间西湖葑塞已久,湖西一带几成平陆,当时的杭州知府杨孟瑛,力主疏浚,恢复湖面。为杭州后人做了一件大好事。一为纪念杨公;二则“景行”原指大路,比作崇高光明的德行;三则杨公堤自北而南的第五桥,因临三贤祠,原名景行桥,“杨公景行”也由此而得名,可谓形神兼备,景意无穷。
杨公筑堤浚西湖,惠及百民效白苏。闲步行吟无限景,三贤祠里忆先祖。
八、三台云水(新韵)
小序: 三台山景区兼有江南山地和水乡之胜,山环水绕之间,于谦墓(祠)就建在其中。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把于谦功绩与这里的景色融为一体了
如云浩气笼三台,烈士雄心难掩埋。和畅春风今又是,经历刀火留清白。
九、梅坞春早(平水韵)
小序: 梅家坞溪谷深广,常年草木繁盛,峰峦叠翠,即使数九寒冬,不掩如春气象。这里盛产茶叶,为“西湖龙井”中的珍品。每当清明时节,云雾缭绕的山坡上,采茶女双手上下舞动采茶,犹如在拨弄琴阮,鸟鸣茶歌,婉转相和,真是天籁醉人、春景胜画。
香笼梅岭逐春寒,十里茶园色可餐。纤手抑扬摘嫩绿,犹如拨阮伴鸣鸾。
十、岳墓栖霞(平水韵)
小序:岳飞墓在栖霞岭南侧,适好借景栖霞二字,比喻岳飞的碧血丹心,尽忠报国,心昭天日,意境可观。“岳墓栖霞”这一景名也给西湖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
立志精忠报国家,丹心碧血染栖霞。贤臣难得君王识,涤尽污泥日已斜。
标签: 王维最有名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