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与王维

非凡网 79 0

  常欲论诗何如,因心自多感慨。然有吐而不能吐者,此种不快,想必众人皆知此感,纠缠往复,实为扰人。论此诗之意已久,约有一年之日,而未能补笔,概因常在浪迹中,饭不能安,又哪有心思来说。

  此意初衷,乃有日无心看了一则电视节目,四川某大学公开课。至与何大学已记之不清,只是说诗韵如何。其教授举了王摩诘的五绝,说其如何好,又拿了王绩一首诗来比较。

  此二人本无联系,只因其诗所说主旨相同,都为思乡。故拿来比较。在教授口中,自是摩诘大胜,吾闻之不以为然,故生辩驳之心。

  且贴二诗在下。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绩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菜。

  此二首诗,都为思乡,都为借问,而人未答。只王维只一问,而王绩有一连近十问。那教授所言,我已忘记,大概所知,人欲故乡人,必有许多问,岂能一次问清,便只问最重要的。王维绮窗下,寒梅开花未,许那窗前花下,有其美好情缘。或再衍散说之,有一人,或为佳人,是其佳妻,殷殷等候,孤单影只,只对寒梅看,看否未开否,人回未回否。牵连往复,不是他思念,而是人思念他,转换之间,格调自足。

  清人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

  且有教授,名罗宗强在其《唐诗小史》中对此二首诗,作了比较。我且贴来。

  王绩诗写得质朴自然,感情也真挚动人,但诗中写自己遇到故乡来人询问故乡情事,一连问了子侄、栽树、建茅斋、植竹、种桷、水渠、石苔、果园、林花等一系列问题,“他把见到故乡人那种什么都想了解的心情和盘托出,没有经过删汰,没有加以净化。因此,这许多问,也就没有王维的一问所给人的印象深。”通过这一比较,足以显示出“王维是一位在意境创造中追求情思与景物的净化的高手”

  罗先生之言,乃说王绩一连近十问不如王维一问,不易入人心,不易多生思。

  我自不以为然。且先不说王维之诗如何,先道王绩此首诗歌。

  王绩乃隋末唐初之人,彼时格律未新,齐梁之体还盛。王绩以此质朴之风,行立于世,不流于俗尘,自得所乐,自散所思。妙也乐哉,实为妙人。

  且看此诗,时王绩在都,逢家乡人来。自思在都多年,未曾归家。本是乐心自娱,忽生乡情,不觉情动而泪流。且握了乡人手,邀至家中,备酒相请,共道乡情。

  世人多离家行旅,无非梦想二字。或正梦成心想,事业功成。悠然自得,不知思家,乃其一心自在本身所为乐趣中。忽逢乡人,言说乡语。此情如何不动。

  古人曰,人生有三大喜,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又以遇故知为最。且故知又为乡人。乃喜中更喜。王绩本还老去不知回的“乐不思蜀”忽变敛眉握手,再是破涕衔杯。

  此中之情变,乃生活之真也。由乐至苦再乐,最为真实也。

  既共酒杯谈,如何不问故乡事。由亲人到林花,种种之事,种种之情。依稀可见,当年一间屋院内外,在此天地自然之间,勃勃朝阳,风花半散,翠竹柳荫,甘泉轻走,自种甜果,予己自食,等等,

  如此生活画卷,如此烟火之气,人岂能相忘。

  诗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此诗字字生活,流连生活,不忘生活。后再言,且直说来,即便不好,也需直说,我将欲归,再整故园啊!

  至此终,余响回荡。我等漂泊旅人,可思家乡矣。涓涓泪流,回于酒,再回于心。生活至善,若求希何。

  王维之诗,自由人说来,自也多忧思,可见当年那窗前月下,我写诗,汝弹琴,共植梅花。自可由人编来一段花千月下缠绵悱恻之情。

  然情分几何。王维终是过于艺术了,转承之间,自道其心,生活之味不闻,偏失生活了。

  一树寒梅,一间窗下,一段情缘。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爱情生活调剂,当转承一切,终归生活。生命自由,生活自由,自在天地中,自在自然中,不争不扰无欲,可为道也。

  当然人皆有其性,其性何如,自有所爱,若是红颜缠绵心,王维自好。若是道心自然,当推王绩也。

  奈何我心俗杂,见人皆赞王维胜之,心中动念争性,故以此论。

  王绩已入道,王维还在泥尘之中。

标签: 杂诗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