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诗中画,画中诗(转载)

非凡网 73 0

王维的诗中画,画中诗(转载)-第1张图片-非凡网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王维的诗中画,画中诗(转载)-第2张图片-非凡网

  【注 释】

  ⑴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孝通(一作季通),荆南人(治今湖北江陵),王维好友。⑵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⑶英灵:英华灵秀的贤才。⑷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此处泛指隐居的贤才。⑸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⑹君门远:指难以见到皇帝。一作“金门远”。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⑺吾道非:《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⑻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⑼京洛:指东京洛阳。一作“京兆”。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⑽临长道:一作“长安道”。⑾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违:分离。⑿行当:将要。棹:划船的用具,此处用以指代船。⒀未几:不久。⒁孤城:一作“孤村”。⒂“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偶然的意思。这里化用说自己推荐过綦毋潜,但意见未被有司采纳⒃知音: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俞伯牙琴声中的高山流水之意,伯牙许之为知音。后用指知己。

  【译 文】

  政治清明的时代,不应有贤者隐居;天下的精英,都回归朝廷效力。綦毋先生也因此下山,不再学那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齐。谁承想,京城应举,却无缘及弟;只能像夫子孔丘般叹息——难道我的学说不合时宜?回想你当初赴试,江淮正当寒食节;而现在,又到了缝制春衣时——算来两京虚度已一年。

  长安道上我置酒送君行,同心一意的知己啊,我们又将分离。悬想你乘着小舟归去,不久后,又将重新推开柴门回到山中故居。驿路的树行远展啊,掩映着远行的你;西沉的红日返照啊,更显得孤城孤独壮观。可叹我荐举你的主张偏偏不合有司意,可千万别以为,京城里竟没有一位知己。

  【赏 析】

  诗分四层意。前四句写朝廷招贤,綦毋先生来京赴试,是背景铺叙;“既至”以下四句正写“落第”;“置酒”以下四句再正写“送……还乡”;“远树”以下四句,就送行生发,悬想綦毋之去程,结出诗旨,愿远行人理解自己爱莫能助。这是唐人送行类诗典型的格局。

  格局虽有大概,而变化仍可无穷,本诗的佳处是将友朋深情与对失意人的慰安、劝勉及对时世的婉讽,水乳交融般结合起来,在不迫不徐、温柔敦厚中见出深意,这也是我最推崇的风格。

  对照是本诗运用得最巧妙的手法。开局极力写时世光明,然而金马门远,只落得一年京华流落,对照之下,这时世是否真那么光明,便先让人产生怀疑。最后的结果是出山“来归”的“英灵”重又回山去也,而送行人自己也生“吾谋适不用”的慨叹,唯有惺惺相惜而已。这岂非是对“圣代无隐者”的绝大讽刺。当然这讽刺要细辨才能体会得到,这便是婉讽。

  【作 者】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王维的诗中画,画中诗(转载)-第3张图片-非凡网

标签: 王维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