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长史赴果州
唐•王维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幰xian三声)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此诗是王维的晚年作品,为送别友人杨济入蜀而作。杨济,曾任大理少卿兼御史中丞,杨济与王维交情甚密,两人互为彼此家中的常客,经常在一起品茶、参禅。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李济要到蜀地果州赴任,垂暮之别不知能否再见面,况蜀道之难人人畏之,王维由感而发写了这首五律。果州是今天的四川省南充市。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诗的开头第一句就描绘蜀道之险的具体情况,褒斜那一段蜀道根本容不下一辆车通行。古代的新官上任是很隆重的,大多携带家眷一同前往,日常用品、舍不得丢的宝贝,大大小小的物件少说也得装个三四车,“之子去何之”王维感叹的一声喟问,对老友的蜀中之行担心不已。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的这两句诗说明了“鸟道”的艰与险,它横绝在峨眉之巅,根本就不是人走的路,只有鸟才能自由飞到的地方,古人夸张一点给此路段取名曰“鸟道”,人要去往蜀地不得不从此道走。这两句一为空间,一为时间,真切具体地写出了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此联把整诗的情感拉回到惜别的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这首送别七绝在中国家喻户晓,他的这首送别五律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甚至依依不舍之情超过了送友人元二使,王维设想为友人践行在他每经过一处的酒馆、每一晚住宿的地方,不关是官桥的祭酒店还是山中的郎祠庙宇,只要是“您”歇脚的地方,我都想一路为您举杯劝君再尽一杯惜别的酒吧……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别后“我们”天各一方,“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当明月高高升起时,也照到了“你”也照到了“我”,“我”想当您此时听到子规的啼声后应十分伤感吧!尾联作者看似无乃的写出“同明月”“听子规”,其实把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更递一层,绝妙的呼应了喟问之句“之子去何之”。
随着阅历的加深和艺术上的成熟,王维晚年的作品进入如火纯青的境界,这首诗完全避开了送别俗套,寥寥几笔就把蜀地的险阻和惜别之情写得具有超俗的画意,画意蜿蜒在千里“鸟道”横绝在峨眉之巅,其状绵绵都皆因一别千里念念兮不见故人!
标签: 王维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