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字乐天,祖籍太原 (今山西太原),曾祖时迁居下郵(今
陕西渭南北)。贞元进士,宪宗元和 时,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赞善大 夫等职。元和十年(815)得罪权贵, 贬为江州司马。穆宗即位,召回长安, 目击宦官擅权,朋党倾轧,政治混乱,
自请外出,历任杭州、苏州刺史。
文 宗时,曾官太子少傅。武宗初以刑部 尚书致仕。晚年退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以待酒咏佛为事。白居易 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强调诗
歌的社会政治作用、认为诗歌应该反 映人民疾苦。他和朋友元稹、李绅等 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以《新乐 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为代表 的大量识谕诗,一事一吟,从不同角
度广泛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腐朽官 僚势力虐害人民的罪行,是他创作的 精华。
他的感伤诗中有以唐玄宗和杨 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长恨歌》 和通过一个沦落江湖的弹琵琶倡女不
幸身事的描写,寄托自己政治上失意 的苦闷的《琵琶行》。这两篇著名的 长篇叙事诗,把巧妙的叙事、细致的 描写与浓郁的抒情气氛融合在一起, 达到高度的艺术水平。
他的闲适诗多
写于后半生,表现悠闲自在的生活情 趣,较多地宣扬了“知足常乐”的消 极思想。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相 传老妪也能听懂。白居易留下诗作近 3000首,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生
前自编的《白氏长庆集》75卷。今有 《白居易集》。
标签: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