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轩:我的诗超过了杜甫(转载)

非凡网 86 0

2001年04月06日 人民日报 彭志强 

     昨日,以“固守杜甫的陵墓,固守杜甫的灵魂,固守杜甫草堂这一片净土,固守中华民族的精神”积极应征本报“一句千金”有奖征集活动的本土著名诗人孙静轩,在和记者当面谈到中国文化现状与未来时处处语出惊人。他甚至称自己是中国最狂妄也是最谦虚的作家,并称“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只有我”。

   有些传统文化是一种太监文化

   谈到对传统文化现状的看法,孙静轩向记者直言:“有些传统文化是一种太监文化,阴不阴,阳不阳,没有男人的锐气和朝气。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人的文化意识形态是一种现代封建主义,受儒家思想毒害甚深。我认为,应该大胆让这种失去锐气、朝气和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死去,因为只有死亡之后才能新生。”

   中国文学堕落在物质索取时代

   对于中国文学的现状,老诗人孙静轩无比担忧:“在这个金钱横行一世的物质索取时代,中国文学已堕落成了一只丑小鸭。在人们普遍关注物质生存时,普遍浮躁的中国作家已分流成四派:一是被经济浪潮泯灭的一部分作家.仅写一些以赚钱为目的的言情小说等快餐文化作品,进入了商品文化的怪圈;二是处于困惑不解状态的一部分作家,干脆搁笔告别文坛;三是一部分作家改行下海走经商之路;四是少数作家坚守文学阵地,仍然献身文学创作。我是最后一类。也许是因为我非常固执和偏激,所以我仍坚持做这种作家。即使诗歌死亡了,我仍是最后的诗歌守墓人。不过,我同时认为中国文学还有希望,一旦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他们还会回头寻找曾经失落的东西,追求文化精神生活。”

   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只有我

   谈到中国作家至今未获过诺贝尔文学奖,孙静轩语出惊人:“像巴金、王蒙、张贤亮等作家只算中国优秀作家,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中国,我认为是因为中国作家中没有文学大师。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只有我。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瑞典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就这样评价我。至于我最终未获得此奖,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太注重政治性。尽管我很自负很自信,并且认为中国最狂妄最骄傲最谦虚的作家都是我,但是文学圈内人士几乎都认为我的诗超过了杜甫,只是我的社会知名度还不如杜甫。”

  (另外,有谁见过此老的诗,可否辛苦转几个过来看看)

标签: 杜甫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