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自2013年7月15日,至2014年7月15日投稿截止,历时一年,延续和深化了首届诗歌奖的理念:在一个价值混乱、判断芜杂的人文环境中,不喧嚣、戒躁动,以呕心沥血、字字经营的写作,印证诗与人的精神质地。如果说首届诗歌奖,打开了世界对当代华文诗这一沉潜海洋的认识,因此掀动了国际关注的海啸,那么第二届诗歌奖,则体现了更深刻真实的努力:主动回归诗歌本来的沉静。诗,因认清此宿命而成 为一个人毕生的事业,也因此造就出一个文化永续的公共事业。
本届诗歌奖共接收投稿6722帖,近5万首诗。其中,诗歌奖投稿6121帖,诗集奖投稿601帖。一年内共有诗歌奖投稿610帖、诗集奖投稿46帖被我们加精,所有加精作品,参与了第一轮初评。初评委通过对加精作品的充分阅读、分别推荐、集中讨论与投票选拔等工作环节,按照得票率选出前20名,获得“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获奖入围诗人”称号。之后,终审评委继续工作,从入围诗人中,遴选最终获奖者。本届评审委员会由九人组成,除于坚终评弃权外,其余八位评委全程参与了评审工作。
正如本奖初评公告所言,这20名“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获奖入围诗人”已是千里挑一的佼佼者,极具创作实力,又旨趣、风格各异。因此,如何从中评选出最终的获奖者,就成为对终评委判断力的巨大考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新反复阅读入围诗人的作品,对诗作提出具体意见,在此基础上,终评委充分讨论,并再次通过打分投票的方式,经几轮投票,决选出全部获奖者。
第一部诗集奖的获得者为上官南华,获奖作品为《八声甘州》。两年来,这位诗人事诗之诚,在论坛里有目共睹。他不遗余力推荐佳作参选,每遇“好诗”便由衷激赏,为之辩护也敢于独持己见,一次次因他人卷入论争当中,一颗纯粹的,痴狂偏激的诗心跃然网上。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写一部长诗,他对细微之处的锻炼打磨,亦是精研殚思、不厌其烦,正如刘克庄《后村诗话》借李贺母亲之口道出的“长吉歌行,新意险语”的成因,“是儿欲呕出心乃已”。譬如《那曲草原》“醉马草的草叶/刷刷过滤着我的血”,他在修订中将“刷刷”改为“唰唰”,形容迅速擦过去的声音。此二字通用,但“唰”又多出梳理羽毛之义(“唰,鸟治毛也”——《集韵》),使用双关含义,突显出诗人炼字之精。上官南华在其投稿作品的跟帖当中,留下许多诸如此类的修改痕迹,它们未必都有更好的效果,却体现了趋向完美的艰辛努力。他的大作《R城寓言》将昌耀、海子那类大地歌手的抒情长调,跟一种波德莱尔式的恶魔诗意混合杂糅,用超现实图景揭示一座城市诡谲残酷的历史与现实,以“染上魔怔”的狂欢化语言抒写世界的挽歌,以此隐喻人类持续末日的命运,“这可怕的尽头,/等待虚无收拾残局”。当诗人写下“救救钱吧”,“R城的银行即是殡仪馆”,我们该如何理解独属这时代的冷幽默?更深一步,面对这个连幽默也残暴的时代,诗人何为?《R城寓言》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诗人是一个“风暴眼”,把现实风暴聚敛于心又保持沉静;他既是语言的情种(“我们有我们的爱情,语言”),又必须成为一名“专业的死者”。而“R城”这座“疯狂、迷乱,魔幻的语言之城,谎言之城”,则是他的墓地、墓碑与墓志铭。
诗作三等奖获得者为八零后诗人乌鸟鸟,获奖作品为《狂想》系列诗。和去年诗集奖获得者郭金牛一样,乌鸟鸟也是一名来自底层的打工者,出生于贫寒的农村家庭,2003年起一直在佛山一家薄膜厂当流水线工人,今年4月刚失业。多年来,他习惯了在自控生产的机器旁写作,把诗写在工作表格的背面,下班回家再修改,《狂想》中大部分作品都是这样完成的。在今天,农民工诗人已然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文学力量。他们以“处处潜悲辛”的亲身经历为素材,书写打工生活与工厂世界,以此为两亿多命运同路人立言。绝大多数农民工诗人倾向于运用质朴的语言、经验主义的方式来直抒胸臆,在“有诗为证”的意义上揭露惨痛的处境,而乌鸟鸟的写作有别于此。他绝少直接描述生活经历、劳作场景、个人情感、日常思考,而是把这一切隐含在经过变形处理的荒诞夸张的想象与叙述中。他的《狂想》系列,遍布阴郁惊悚的黑色幽默,以及与之相关的震惊笔法,以尤内斯库所说的“悲剧性闹剧”,骑乘自由无羁的狂想,去嘲弄击打这个救赎无望的冷酷世界,在噩梦深处,让“一条条”底层的小人物,“过着羡慕死神的美好生活”。
二等奖获得者为回族老诗人孙谦,获奖作品为《苏菲的绝唱》。这部作品处理了一个极具难度的世界性主题:伊斯兰文化的内在现代精神。这里的艰巨挑战是,在伊斯兰文化面临的内、外双重复杂困境中,如何找到自身现代基因,建立渊源于传统的独立思想,在保持信仰的同时完成个人精神建构。这部以圣洁的精神生活为主题的作品,以伊斯兰古典哲思的语调、纯净宁谧的诗句,发掘伊斯兰开明派苏菲派传统,承接十世纪遭火刑处死的苏菲派圣人哈拉智“我即真理”的思想渊源,为当代世界中对伊斯兰文化的误解正名。这部长诗,形塑起从神本脱胎为人本的伊斯兰当代精神形象。尽管挑剔的读者,可能认为加大古典精神和世俗内心间的反差,会增强这部作品的张力,但我们认为,孙谦踏上了一条挑战重重的道路,并迈出了极为宝贵的一步。“苏菲的绝唱”,恰是伊斯兰文化绝处逢生之吟唱。
获得本年度诗作一等奖的作品是蒋浩的《游仙诗》。中国古典诗学的主流是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子不语怪力乱神”,强调经世致用,总体上对游仙诗不予太高评价。然而,当一名当代诗人重新审视游仙诗传统,他却从这类诗中发现了两种与新诗创作同气相求的因素:对想象力的推崇,以及对自由人生境界的肯定与追寻。和传统游仙诗类似,蒋浩的《游仙诗》也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深质疑,在此前提下,他不仅像传统游仙诗人那样于自然世界中驰骋想象,更将他的游仙之域拓展到与古老仙乡大相径庭的当代琐碎日常生活中。光怪陆离的世间镜像,个人经历中悠游洒脱的玄风仙趣,用他诗中那句精彩的绕口令来说就是,“现实实现事先的闲适”。蒋浩无论在新疆、在京郊或海南,都是穷游苦旅,而他通过极具匠心的形式设计,将其转化成字字珠玑的“语言的仙境”。蒋浩的《游仙诗》,以精妙的诗艺与修道式的苦吟,把每个字的修辞能量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重返了中文经典杰作中统摄所有诗人、流派、风格和体裁的“第一传统”:字字经营。由此打磨出一条玲珑剔透的升“仙”之路,带我们步步进抵那个诗歌内的超越之境。
让我们热烈祝贺以上获奖者!让我们期待更多理解诗歌真使命的诗人!
第二届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颁奖典礼将于2014年10月22日在北京举行。届时好事成三,本届颁奖典礼将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获奖丛书”首发式同步进行,同时发布首届获奖诗作英译本选目。这将是又一次诗人与诗的盛会。我们期待着与大家重逢!
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组委会、评委会
2014年9月20日
组织委员会(排名不分先后)
主任委员:杨佴旻、 杨炼
秘书长:唐晓渡
委员(排名不分先后):邵燕祥、 谢冕、 张默、 郑愁予、 管管、 赵振江、 芒克、 陈黎、 蓝野、 葛笑政、 王焱、 郁葱、 商震、 贾梦炜、 辛牧、 方明、 刘伟冬、 欧宁、 吕进、 吴思敬、 陶东风、 杨文会、 张闳、 张桃洲、 臧棣、 李继宏、 莱耳、 周俭、 邵钰杰、 田庄、 杨佴旻、 Adonis、 Sean O' Brien、 George Szirtes、 Breyten Breytenbach、 John Kinsella、 Arthur Sze、 Forrest Gander、 Kate Griffin、 Tony Buzan、 Neil Astley、 Joachim Sartorius、 Rebecca Horn、 Bernd Scherer、 Ilma Rakusa、 Bas Kwakman、 Nicola Crocetti
评审委员会:
主任委员:杨炼
评审委员会:杨炼、唐晓渡、 于坚、秦晓宇、翟永明、杨小滨、姜涛、 草树、 廖慧
主办单位:
北京文艺网
协办单位:
华文:
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上海大学中文系,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作家出版社,诗生活网,《读书》,《当代国际诗坛》,《钟山》文学双月刊,《天南》,《诗刊》,《诗选刊》,台湾《创世纪》诗刊,台湾《现在诗》诗刊,诗生活网,中国诗歌网,中国学术论坛网,中国艺术批评网,原创中国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央视网,人民网,中新网,千龙网,新华网,北青网,凤凰网,优酷网等。
英文(英国):
不列颠文学翻译中心(British Centre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
纽卡斯尔文学艺术中心(Newcastle Centre for Arts of Literature)
标签: 中国诗歌网